大眾點評:獨立自主為底線,要錢大于要流量
大眾點評:獨立自主為底線,要錢大于要流量
此次事件的主角大眾點評一直被認為是中國O2O的代表性企業(yè),在張濤的人、信息、商品、服務(wù)四象限里面大眾點評解決的是人與服務(wù)的關(guān)系,其也被認為是最有潛力成為下一個巨頭的企業(yè)。十年下來,大眾點評在商戶端和用戶端積累了不少優(yōu)勢,在2011年和2012年大眾點評共獲得1.6億美元的巨額投資;但近年來其發(fā)展遭到了強大的外部競爭,從2013年開始其就開始頻繁接觸巨頭商議投資入股事宜。
大眾點評和BAT三大巨頭都接觸過,甚至和攜程旅行網(wǎng)和美團網(wǎng)也有緋聞;在和騰訊敲定之前,百度對大眾點評20億美元的全資收購報價被業(yè)界廣泛知曉;至于阿里,因為已經(jīng)投資了美團及阿里歷來對所投企業(yè)有過多干涉,這使大眾點評卻步。在接觸投資的過程中,大眾點評高層對獨立自主的要求非常高;BAT里面,誰能給大眾點評最大的獨立性,誰就能獲得入股大眾點評的最大機會。在這一方面,騰訊公司曾在2013年9月以資金加資源入股搜狗,這種方式給騰訊和大眾點評的入股合作提供了參考。
在騰訊正式入股大眾點評前,雙方在流量合作方面有過嘗試并且效果不錯,這是導(dǎo)致雙方最終敲定投資的重要原因。業(yè)界不少人因此認為此次投資是大眾點評花錢買微信入口;實際上,對于大眾點評來說,要錢的需求顯然要大于要流量。
大眾點評并不缺流量,無論在PC端還是移動端,它都是生活服務(wù)尤其是餐飲美食消費的決策入口。作為最早發(fā)力移動端的O2O企業(yè)之一,大眾點評在移動上的實力并不弱,公開資料顯示的是大眾點評每月超過35億綜合瀏覽量里面移動端占比超過75%,移動客戶端累計獨立用戶數(shù)超過9000萬(2013Q4數(shù)據(jù))。
2011年和2012年大眾點評1.6億美元的融資因為進軍團購被大量消耗,從2013年開始大眾點評就過著相對拮據(jù)的日子。在外部巨大的競爭壓力下,大眾點評不得不更加激進;2014年初張濤在對員工內(nèi)部信里面提出要 激情 ,包括要進攻三四線城市,上線外賣、分拆結(jié)婚,切入酒店點評,這些地域擴張和產(chǎn)品線擴張都需要強大的資金做后盾。此次引進騰訊的融資,暫且不論估值是否合理,至少可以緩解大眾點評的資金困境,補充好彈藥,大眾點評才有 激情 的資本。
信息首發(fā):深度觀察:騰訊收購大眾點評背景下的O2O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