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性、教育意義,可兼得?
深圳信息港 www.thesurfingworld.com
五問《爸爸3》:背離初衷用力過猛、創(chuàng)意撞車?
信息首發(fā):五問《爸爸3》:背離初衷用力過猛、創(chuàng)意撞車?
四問:娛樂性、教育意義,可兼得?
回應:傳播正能量,但不能很死板
從第一季起,《爸爸去哪兒》就被定位為“給80后父母們展示出一部生活教育百科全書”。而第三季中備受爭議的易容變裝測試、化妝變老考驗、穿越體驗,也是希望在娛樂化的場景中進行特殊教育、融入社會意義。
然而,“湘人李”認為,這未必起到了預想的教育作用,“往往越是刻意追求什么的時候,就越得不到什么。”他評價,讓夏天看夏克立被砍頭,屬于“操之過急”,“現在的孩子沒有太強烈的深層危機意識,夏克立沒有教過夏天老爸要被砍頭,這對于夏天來說反差太大”,“湘人李”稱,節(jié)目是按照成年人的方式去操作的,“比較簡單、粗暴,危機意識要怎么來教育,真的是需要精心設計的”。
娛評人“舞美師”則持有不同觀點,在他看來《爸爸》在當下的真人秀市場中很難得,“教育意義本身就是它的一個特色。整體來說那個點(教育)抓的很準,我覺得蠻有意思。”
宣傳統籌彭姍姍對節(jié)目在娛樂和教育功能的平衡問題上,這樣解釋,“我們還是要根據觀眾的口味,傳播一些正能量的東西。以什么樣的方式傳遞,是我們要考慮的,不能很死板,當然可以很溫情,很搞笑,但是只要觀眾接受了,作為一個電視媒體,我們的社會責任就已經達到了。”
信息首發(fā):五問《爸爸3》:背離初衷用力過猛、創(chuàng)意撞車?
今日頭條:
請聯系網站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