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發(fā)現新種長鼻子恐龍 命名“匹諾曹”霸王龍
經典童話名著《木偶奇遇記》里長著長鼻子的匹諾曹,給許多人留下童年記憶。如今,在贛州發(fā)現的霸王龍類新表親& & 長頭霸王龍類虔州龍,因為長著9米長鼻子而被命名 匹諾曹王 。5月8日,記者了解到,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呂君昌領導中英聯合科研小組,對2012年在贛州發(fā)現的恐龍化石骨骼進行了研究,并于7日在《自然& 通訊》期刊發(fā)表研究結果。目前,這兩具完整的恐龍化石骨架正存放在贛州市博物館,計劃半年后展出。
贛州發(fā)現恐龍 匹諾曹
近日,一種有著非常長鼻子的新型霸王龍被命名為 匹諾曹王 。這種被昵稱為 匹諾曹 的恐龍,來自于贛州南康。7日,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呂君昌領導中英聯合科研小組,在《自然& 通訊》期刊發(fā)表研究成果,確認在贛州發(fā)現晚白堊世時期的霸王龍類新表親& & 長頭霸王龍類虔州龍。
據了解, 匹諾曹 被發(fā)現于贛州南康龍嶺約66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南雄組。科學家表示,其特點突出,上頜骨的上升支上具有窗格狀的孔,前上頜骨極度縮小,前后最大長度約占整個頭骨基部長度的2.2%,而其他霸王龍類這一數值約為4.3%到4.6%。研究人員還提到,新發(fā)現的這種古代掠食者看起來與多數其他霸王龍類完全不一樣。與傳統(tǒng)的短而高、具有更強大咬合力及粗大牙齒的霸王龍相比,它的頭部具有更長的吻部和窄長的牙齒。此外,這種霸王龍是一種非常兇殘的肉食性恐龍,鼻子有9米長,是雷克斯暴龍的表兄弟。
昨日,記者試圖與呂君昌取得聯系,但是他的手機一直處于關機狀態(tài)。不過呂君昌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一新發(fā)現非常重要,包括發(fā)現于蒙古的分支龍。這些發(fā)現顯示了長吻霸王龍類在亞洲廣泛分布,是一組主要的掠食恐龍。針對這類恐龍,研究人員建立了霸王龍科中代表長吻類群的一個新分支,呂君昌也希望能在亞洲繼續(xù)發(fā)現更多化石來豐富這一支。
計劃半年后亮相博物館
恐龍化石骨骼保存得很完整,在自然條件下非常難得。 江西省地質博物館館長楊玲告訴記者, 匹諾曹 化石骨架發(fā)現于南康的一個建筑工地。當時,發(fā)現了一大一小兩只,而且保存得非常完整,給科研人員帶來了很大驚喜。目前,完整頭骨的部分化石骨架保存在贛州市博物館,而且正在復原以及制作復制品。
記者從贛州市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他們正在籌備恐龍化石的展出, 匹諾曹 也將在這次展出中亮相,計劃半年后在贛州市博物館舉行。但是,關于 匹諾曹 的詳細情況及照片,目前不方便透露。
贛南多次發(fā)現新種恐龍
事實上,在贛州發(fā)現新種恐龍并不是首次,此前還多次以江西地名命名新種恐龍。2013年《中國地質學報英文版》雜志將目光聚焦贛州的恐龍化石。其中,第三期一篇論文命名了蜥腳次亞目巨龍形類多孔椎龍類恐龍一個新屬新種& & 中國贛南龍;第四期一篇論文又命名獸腳亞目竊蛋龍次亞目竊蛋龍科恐龍一個新屬新種& & 贛州江西龍。而1986年在廣昌甘竹發(fā)現的恐龍,也被命名為廣昌甘竹恐龍。廣昌甘竹恐龍的發(fā)現證實了 坦克 類恐龍在我國的活動范圍由北方擴展到南方廣昌一帶,解開了贛粵一帶曾發(fā)現過恐龍蛋化石之謎,有重大科學價值。
楊玲告訴記者,贛南多次發(fā)現恐龍化石,而且不少都為恐龍家族增加新成員。從目前的科研情況可以看出,贛南當時的氣候環(huán)境很適合恐龍的生存,該區(qū)域也是恐龍聚集地。不過對于新種類的發(fā)現,還是要取決于發(fā)現恐龍化石的數量和完整度,才能便于科研人員研究,從而確定其種類。
信息首發(fā):江西發(fā)現新種長鼻子恐龍 命名“匹諾曹”霸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