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員退役后生活依然豐富
1995年10月,我國決定從空軍殲、強擊機飛行員中選拔首批預備航天員。1997年底,經(jīng)中央軍委批準,由14名預備航天員組成的世界上第三支航天員大隊成立。中國首批航天員有:楊利偉、聶海勝、費俊龍、翟志剛、潘占春、劉旺、劉伯明、張曉光、景海鵬、趙傳東、陳全、鄧清明、李慶龍和吳杰,總計14位。 第二批航天員于2009年底至2010年初選定,其中包括5名男航天員和兩名女航天員王亞平、劉洋。
世界上大多數(shù)宇航員退役后,仍然從事與宇航事業(yè)相關的工作,擔任各國航空航天領域的要職。如德國首位進入宇宙的航天員雅恩,在東西德國統(tǒng)一后,繼續(xù)在航天航空領域工作。美國及世界上首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退休后,曾兩次參與調查航天事故,此外還從事于對宇宙教學工作的事業(yè)。
蘇聯(lián)、越南、古巴、蒙古等國以及一些東歐國家的宇航員退役后也選擇從政,有一些還擔任黨政軍要職。其中,蒙古國的首位宇航員還曾擔任國防部長。中國首位宇航員楊利偉2007年就當選為中共中央候補委員。
部分宇航員退役后選擇進入商海,他們多在企業(yè)管理層擔任要職。阿姆斯特朗后來選擇加入克萊斯勒等公司的技術工程部門,并為其他商業(yè)公司代言。第一位美國飛入太空的謝潑德退役后,創(chuàng)辦了七-十四公司,并在其他幾家公司的董事會任職。
還有一些寫書作畫,參與一些文藝工作。
信息首發(fā):航天員退役后生活依然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