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標的發(fā)家史 陳光標是做什么的有多少錢 陳光標簡歷后臺
【陳光標的發(fā)家史 陳光標是做什么的有多少錢 陳光標簡歷后臺】陳光標,1968年出生于江蘇省泗洪縣天崗湖鄉(xiāng),祖籍安徽省五河縣,先后畢業(yè)于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南京大學,中國企業(yè)家、慈善家,中國致公黨黨員,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光標,1968年出生于江蘇省泗洪縣天崗湖鄉(xiāng),祖籍安徽省五河縣,先后畢業(yè)于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南京大學,中國企業(yè)家、慈善家,中國致公黨黨員,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
1998年(30歲)開始慈善事業(yè),截至2010年累計捐獻款物約26.39億元人民幣,幫助特困戶逾70萬。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第一時間出錢出力救災,被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稱為 有良知、有感情、心系災區(qū)的企業(yè)家 ,當選全國抗震救災模范,被稱為 中國首善 。2010年9月宣布死后捐出全部財產(截至2010年陳光標擁有總資產約50億人民幣)。2012年8月31日,陳光標在《紐約時報》登廣告宣示釣魚島主權。2013年12月26日,陳光標用16噸重人民幣百元鈔、共約15億元堆成墻助推經濟大普查。2014年1月3日,陳光標在《環(huán)球時報》發(fā)表文章稱,愿傾盡家產收購《紐約時報》。
陳光標1968年7月生于江蘇泗洪縣的西南崗地 區(qū)。[3] 靠種地為生的父母生養(yǎng)了5個孩子,在陳光標四歲的時候,一個哥哥、一個姐姐因為家庭極度貧困,先后餓死,這給童年的陳光標帶來了對饑餓的恐懼記憶,陳光標決定靠自己改變命運,一定要脫貧致富的想法,陳光標10歲的時候已經開始了對創(chuàng)業(yè)致富的探索,那時,上小學的陳光標,利用中午放學時間,用兩只小木桶從二三十米深的井中取水,再用小扁擔挑到離家1公里的集鎮(zhèn)上叫賣,一分錢隨便喝,每天能賺個兩三毛錢。開學的時候要交書本費1.8元,當交完自己的書本費后,他聽說鄰居家的孩子還沒有錢交書本費,就去學校幫他把書本費交了。
三四年過后,陳光標的生意很快升級,17歲成為家鄉(xiāng)遠近聞名的少年萬元戶,28歲創(chuàng)立了他人生的第一個公司--南京金威利電子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
2000年組建的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致力于再生資源利用和新型材料制造等朝陽產業(yè),陳光標的事業(yè)再上臺階。不過,陳光標真正引人注目的,并不是他這些頗具傳奇色彩的創(chuàng)業(yè)經歷,而是他持之以恒地譜寫著新時代 愛 的華章。
在陳光標看來,慈善不只是一種簡單的捐助行為,而是以道德和愛心為基礎,源自社會需要而發(fā)自內心的捐贈。同時,慈善也是一種分配機制,能夠有效實現社會財富的 第三次 分配。正是在這種理念的指引下,陳光標將慈善公益變成了他人生中的又一項事業(yè)。
第一桶金
2014年1月,陳光標在美國收購《紐約時報》期間,在國內被媒體指出,其自稱的 第一桶金 (跨世紀家庭CT),便是筆徹徹底底的不義之財,報道稱陳光標是一個靠銷售違反《廣告法》等法規(guī)、欺騙病患及中老年人的假醫(yī)療器械起家的投機者。
陳光標表示,自己發(fā)家致富,得益于黨的改革開放政策,是時代賜予的好機遇,靠的是自己誠實勞動,合理合法,如果他違法經營,公檢法以及工商質監(jiān)等職能部門絕不會讓他 逍遙法外 ,恐怕早已身陷囹圄。在這個法治的社會和正義的時代,他堅信清者自清。對于誹謗之文中的種種不實之詞和詆毀之語,他會用法律的手段予以堅決回擊。他的裸捐,已經表明了一切。也許,他的一些舉動,讓一些勢力感到很不舒服,讓個別人怒火中燒。但他不會沮喪,更不會懈怠,將繼續(xù)在慈善的道路上前行,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收購遭拒
2014年1月,陳光標出價10億美元去美國收購《紐約時報》遭拒。陳光標表示:作為一個企業(yè)家,首先是用這個報紙經營、賺錢。其次是將《紐約時報》改成中英文版,外國人看英文的,中文版給華人看。其次,買下來以后就傳播所謂的正能量、中國夢,把中國好的聲音能向世界傳播出去。
原文網址:http://www.thesurfingworld.com/html/20141110/11592.html信息首發(fā):陳光標的發(fā)家史 陳光標是做什么的有多少錢 陳光標簡歷后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