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是轉基因作物?轉基因食品安全嗎?
究竟什么是轉基因作物?轉基因食品安全嗎?
深圳專家詳解轉基因
究竟什么是轉基因作物?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有沒有保證?針對相關問題,記者日前采訪了我市專家。
轉基因不受物種限制
深圳市疾控中心轉基因研究室主任鄧平建認為,轉基因和雜交育種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通過改變遺傳物質來達到預期目的。兩者的不同點在于:雜交是將兩套基因整個混在一起,自主進行組合,種植的有成千上萬個后代,從中可以挑出個別有利的植株;轉基因的目標性很強,想改造生物什么性狀就直接轉入相關的基因。雜交的范圍只能限定為近源物種,比如,水稻就不可能和大豆、玉米雜交;轉基因則不受物種的限制,將選定的基因片段導入到受體中去,這是因為任何生物的基因都是脫氧核糖核酸,可以不受物種限制導入。轉基因相對雜交,人們更能夠監(jiān)控其基因表達情況。
鄧平建表示,人類食用水稻歷史悠久,其安全性已無人質疑。水稻實際上是由野生稻轉化而成的,而野生稻的轉化又可以追溯到野草。現代水稻中仍然保留了部分野草的基因,但是人類在作物不斷馴化的過程中把不良性狀改變,讓部分基因沉默。 盡管如此,無論是雜交還是轉基因,在改變受體基因的同時,很難保證已經沉默的基因會不會重新開啟,從而對人類的健康構成威脅。
吃轉基因食物是不會改變人類基因的。鄧平建認為,任何植物其自然生長形成的形狀不是以給人吃為目的的,很多植物都是人類對其進行改良后才適合人類食用。人每天要吃很多種不同的食物,而每種動植物都有其自己的基因,長期實踐表明,人類食用這些基因沒有改變人類自己的基因。那么,吃轉基因食物也不會改變人類自身的基因。
轉基因背后的商業(yè)驅動力
鄧平建認為,轉基因是種技術,其本身并無好壞之分?;蚴欠N壟斷資源,每個物種的每種基因都可以注冊。比如,現在美國已經把我國東北大豆的關鍵性基因都注冊了,以后其他國家在研究轉基因食品時若要使用該種基因,都需要向已經注冊的公司繳納一筆費用。現在我國這么多院士聯名要求進行轉基因研究,實際上是在搶救我們國家自己的基因資源。 這種資源自己不使用,別人就會搶先一步使用。
相比傳統農作物,轉基因作物在市場競爭中有其優(yōu)勢。目前進行商業(yè)化種植轉基因作物,被轉入的基因主要是抗除草劑和抗病毒基因。轉入抗除草劑的農作物,農民在使用除草劑時,能夠在祛除雜草的同時不傷害作物的苗;轉入抗病毒害的作物,不會因為病毒侵害而降低產量。對于農民而言,種植轉基因作物可以少用農藥,最后長出來的作物農藥殘存量低,含蛋白率高,價格也相對便宜。
鄧平建表示,農業(yè)部從國外引進的轉基因植物都是不育的,因為這些轉基因植物的種子都受到商業(yè)利益的保護。不少國外研究轉基因的公司都爭相注冊基因,形成對基因使用權的壟斷。美國在這方面目前領先其他國家。
從研發(fā)到商品化生產需15年
專家介紹,一個轉基因生物從研發(fā)到商品化生產,過程十分漫長,即使順利也需要15年以上。全球投入研發(fā)的轉基因生物到最后能夠商品化的比例不到1%。也就是說,99%以上的轉基因生物研發(fā)項目因為各種原因夭折。從選擇一個生物的基因開始,到把基因克隆到母體里面,在基因轉化過程中會產生成千上萬個轉基因個體,然后從這些轉基因個體中選擇有活性、有表達的轉基因個體,對其進行安全評估。轉基因生物前后需要經過基因篩查、實驗室研究、中間試驗、環(huán)境釋放和生產性應用五大階段,每個階段都要進行安全性評估,觀察轉基因體的性能、整合進去的基因和本來的受體是否穩(wěn)定,以及是否產生變異。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評估主要包括幾大方面:毒性、致敏性、抗營養(yǎng)作用和非預期效應。傳統作物沒有必要接受致敏性試驗,由于轉基因的外源基因來源于其他生物,消費者并不清楚基因來源,市民有可能對外源基因的產物過敏。比如,大多數市民對大豆不會過敏,但是有些對花生過敏,如果把花生的基因轉接進大豆里面,對花生本來過敏的市民可能吃了這種轉基因大豆也會過敏??範I養(yǎng)作用類似于民間食物營養(yǎng)是否相克的檢驗,轉入的基因與受體生物之間在營養(yǎng)方面是否會相互消解從而影響人體的吸收。
非預期效應是指基因轉到受體生物后會產生一系列的作用,甚至會調控其他基因的行為。
非預期效應可能存在未知性和不可預知性,非預期效應必須要多年以后才看得出來。 鄧平建表示,科學家能夠做的是降低非預期效應發(fā)生的概率,把整體性狀作為安全性評估。另外,現在所有的轉基因生物都不允許傳種和傳代,因為性狀的改變往往是經過幾代積累起來的。目前最早的轉基因生物是1983年引入商業(yè)化生產的轉基因番茄,和悠久的農作物歷史相比只是滄海一粟,其安全性有待時間驗證。
非預期效應仍存爭議
深圳大學國際交流學院院長王慶國教授是南京大學高分子化學專業(yè)博士,他表示,政府真正批準授予安全證書的轉基因項目的比例非常低,但是其安全性問題可能是現在人類還無法預估的,誰也不能保證人類食用幾十年后就不會出現問題。
根據崔永元在轉基因紀錄片中的采訪,美國西華盛頓大學的退休教授南希·斯萬森通過數據統計分析,展示了轉基因作物草甘膦和人類疾病之間的相關聯性。草甘膦是一種廣譜除草劑,廣泛用于轉基因作物。她認為美國不少疾病的發(fā)病率比過去高出很多,不可能僅僅是遺傳的原因,一定是環(huán)境里面某種東西造成的。在她的統計數據中,肥胖致死率和草甘膦曲線的相關系數是0.97,如果相關系數是1,那么其正相關性就完全吻合。
美國農業(yè)部對有機食品認證的標準有不使用殺蟲劑、激素、抗生素,不使用放射性照射,不使用轉基因等生物技術。市民有權利知道哪些食品是轉基因食品,并且可以自主選擇是否食用轉基因食品。
信息首發(fā):究竟什么是轉基因作物?轉基因食品安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