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缺水尷尬:鄭州新城建成后不得不四處找水(2)
1981年,一座新興的工業(yè)城市& & 被譽為 鎳都 的金昌市誕生。原本屬武威管轄的永昌縣被劃給了金昌,從永昌流下來的東大河水也自然先流到中游的金昌市,后流到民勤境內,矛盾隨之而來。
隨著金昌城市、工業(yè)的發(fā)展和隨之而來的人口增加,原來 三縣分水 中自永昌縣東大河調往民勤的水越來越少。
之后,甘肅省政府不得不在原來 三縣 中加入金昌市,形成 三縣一市 的分水方案,要求金昌市必須向下游放水。但這個方案一開始就是空中樓閣:為了保證當地最大的有色冶金企業(yè)的生產,就是處于上游的永昌農民也不得不讓地里的莊稼旱著,更何況處于下游的民勤。
最終,民勤變成了全國最干旱、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qū)之一,成為我國北方地區(qū)的最大沙塵暴中心和起源區(qū)。
石羊河流域的故事如今正在各地紛紛上演。
新華社一份調查顯示,在一些地方快速城鎮(zhèn)化、工業(yè)化過程中, 先建城后找水 的尷尬現象日益突出。鄭州航空港區(qū)號稱世界最大的智能手機生產基地,其中僅富士康公司就有26萬名員工。
根據規(guī)劃,該區(qū)2020年面積將擴大到100平方公里,人口150萬人。但這座現代化新城從誕生之日起就面臨著無水可用的窘境。當地水利部門負責人稱: 企業(yè)進來得很匆忙,原本想利用黃河建個地表水廠,但后來發(fā)現沒有用水指標了,很被動,不得不四處找水。
在內蒙古自治區(qū)巴彥淖爾市的臨河區(qū),由于近年來城鎮(zhèn)化步伐較快,人水矛盾十分突出,最嚴重時幾萬人家里鬧 水荒 。前述新華社調查報告中顯示,居宅區(qū)4樓以上的居民家中,全天大部分時間都處于缺水狀態(tài),甚至無水可用。
據該市水務部門負責人介紹, 水荒 的根本原因是當地人口近年劇增十多萬,導致水廠原有供水能力不足。
多地城鎮(zhèn)化規(guī)劃 三缺一
巧合的是,金昌與巴彥淖爾這兩個新興的城市, 喝 的都是黃河水。
作為我國的第二長河和世界第五長河,黃河干流貫穿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等九個省、自治區(qū),流域面積達到79.5萬平方公里,養(yǎng)育著9780多萬人。
據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的統(tǒng)計,黃河流域面積占全國國土面積的8%,而年徑流量只占全國的2%;黃河流域有耕地面積1.8億畝,但耕地畝均水資源占有量僅占全國均值的18%,考慮到跨流域對外供水,實際擁水量更小。
黃河可利用水量僅有380多億立方米,而黃河年分配的水量就達370億立方米,若再考慮沿河損失的水量,基本上是分干吃凈,生態(tài)用水更是無法列入考慮范圍。
信息首發(fā):富士康缺水尷尬:鄭州新城建成后不得不四處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