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一部iPhoneX 值不值得投資10萬理財
據(jù)說iPhone8的發(fā)布會已經(jīng)在美國舉行過了,不過亮點并不是售價只有五六千的iPhone8,而是價格超過8000的iPhoneX。
對于只用國產(chǎn)手機的山哥來說,其實并不關心這件事,有這8000多塊錢,我還想給兒子多買兩箱奶粉,多給自己買兩條好煙呢。
可現(xiàn)在這個信息時代,有些事不是說你想不知道就能不知道的,只要打開電腦或手機,那些最熱的信息就會在你的眼前晃悠,避之而不及。我就是這樣知道iPhone8和iPhoneX的消息的。
既然知道了,就時不時地會思考一個問題:蘋果手機賣得是越來越貴了,為什么還有那么多的人想買?是他們比我有錢嗎?不一定。不少人尤其是年輕人為了買一部蘋果手機,要節(jié)衣縮食幾個月,有的甚至不惜舉債,校園“裸條貸”中應該就有這樣的例子。
是蘋果手機好用嗎?按照一分價錢一分貨的理論,這應該是一個原因。但這應該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山哥就覺得自己兩千多的國產(chǎn)手機不錯,無論是外觀、顯示還是運行速度上,完勝不少iPhone6、iPhone7,現(xiàn)在即使免費送我一部iPhoneX,我還真不一定能用習慣。(誰送我一部試試?)
估計這也是不少人一部接一部換蘋果手機的原因,就像我用慣了國產(chǎn)手機和安卓系統(tǒng),他們也已經(jīng)習慣了蘋果手機和iOS系統(tǒng),習慣是最難改的,上了賊船就下不來了,只能一部接一部的換。不換不行嗎?不行,蘋果手機也不是神機,也會越用越慢,越用內(nèi)存越不夠。再說,如果大家都不換了,蘋果公司也就該關門了,它又怎么能推出一款永遠不需再換的手機呢?
于是,蘋果公司每年這個時候發(fā)布新機型的時候,就令不少人既感到期盼,有感覺肉疼。想要,卻覺得太貴,左右為難。
這個時候,不少敏感的P2P平臺的小編們就活躍了起來,他們認清了客戶的這一痛點,就趕快組織文章告訴他們,“不用再為iPhoneX太貴發(fā)愁啦,投資xxx平臺,不止iPhoneX,iPhoneY也能輕松擁有”;“你知道自己為什么買不起iPhoneX,就是因為沒有及早在xxx平臺理財”,等等,只要在網(wǎng)上搜索iPhoneX,這樣的軟文就會不失時機地進入你的視線里。
其實,山哥覺得這樣的營銷方式還是不錯的,一方面借助iPhoneX這一熱點增加曝光量,另一方面抓住了不少人想買卻買不起的痛點,從而自然地引導人們理財,還是挺容易讓人接受的。
類似的營銷題材還有,每年節(jié)假日的之前,人們都有外出旅游的規(guī)劃,有時也會因為缺錢而左右為難,此時不少平臺小編也開始以此為由引導人們理財,道理和效果也是一樣的。
但這讓山哥又想到了一個問題:如果一個人連iPhoneX都買不起,或者需要舉債才能買,他又怎么有錢理財呢?也就是說,對于沒有錢的人,他們拿什么理財呢?
另外一個問題:如果一個人有錢買iPhoneX,他會選擇投資10萬元用一年的時間掙一部iPhoneX嗎?他會不會覺得風險太大,不值得冒險?
這兩個問題其實正好反映了當前人們的理財意識和理財心態(tài)。
現(xiàn)代社會,大部分的普通人還是靠著辛苦的工作、努力的奮斗掙得一份工資,來支付日益眼花繚亂的消費,沒閑錢的掙一分花一分,攢了錢的,只愿存到銀行,生怕出任何意外。而對于理財,寧愿工作更辛苦一點,也不愿冒一點風險。
就拿買蘋果手機來說吧,有的人買了,真的需要付出節(jié)衣縮食幾個月的代價。有的雖不至于此,但銀行的存款也跟著少了小1萬。
在山哥看來,如果真的喜歡蘋果手機,與其每年都左右為難一次,不妨制定一個理財計劃。沒錢的,先忍著,趕緊攢錢,然后理財,最后再用收益買手機,錢也有了,手機也有了;有錢的,也先忍著,用節(jié)省的錢理財,明年再用收益買手機,錢沒有少,手機也有了,何樂而不為。
可能有人會說,攢10萬塊錢得攢到猴年馬月???理財風險多大???
山哥告訴你,那就別買蘋果手機了,國產(chǎn)手機現(xiàn)在確實挺好的。
有個段子也挺好,你買iPhone4的時候,別人買了洗衣機;買iPhone4s的時候別人買了冰箱;買iPhone5的時候,別人買了空調(diào)和其他電器;買買iPhone5s的時候,別人買了電腦;買iPhone6的時候,別人買了55吋液晶電視;買iPhone6s的時候,別人買了沙發(fā);買iPhone7的時候,別人買了雙人床。幾年過去了,別人有了一個家,你卻只有一堆電子垃圾。
一部蘋果手機真的沒那么重要,8000多塊錢,可以給父母家人買很多東西了。當然,如果你真的特有錢,算哥沒說。
信息首發(fā):為了一部iPhoneX 值不值得投資10萬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