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2004年起禁新建高爾夫球場 10年間仍增343家
2004年1月,國務院下發(fā)《關于暫停新建高爾夫球場的通知》,此后10年間,又下發(fā)了相關禁令近10道。但據(jù)《中國高爾夫行業(yè)報告》顯示,全國高爾夫球場數(shù)量卻由2004年的178家增長至2013年的521家。
這家風景如畫的高爾夫球場目前已經被清理關閉。
正午,北京郊區(qū)的氣溫徘徊在0攝氏度左右,廣闊起伏的黃草地和結了冰的水域,表明很多在北方經營的高爾夫俱樂部已進入封場期。每年12月到次年3月,由于氣候條件所限,北京的高爾夫球場均暫時 歇業(yè) ,但其中的一家,卻向幾位業(yè)內專家打開了大門,以 尋求轉型的建議 。
與其說是轉型,不如說是找出路,因為高爾夫球場想轉型實在很難,而且從運營者的角度來說,并不想走這一步。 該俱樂部高層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表示, 我們打算扛到底,但也會作更多的準備。
實際上, 扛 這種狀態(tài),已伴隨高爾夫球場運營者多年了,從上世紀90年代到現(xiàn)在,國家政策不斷收緊,讓高爾夫球場在市場和政策交錯的空間不斷變換著生存方式。但2014年,政策執(zhí)行的嚴格程度遠超以往,在一片片違規(guī)草地被翻出黃土的剎那間,從業(yè)者已經嗅到了危機,正如他們早已適應了比市區(qū)內低兩三攝氏度的氣溫,冷風過境,依然顫栗。
40倍水費能否啟發(fā)高爾夫 廉價航空
觸動該俱樂部 轉型 神經的,率先是水的問題。
北京高爾夫球場全年的用水量相當于40萬個三口之家一年的用水量。 2011年,中國青年報記者劉世昕曾在對民間環(huán)保人士胡勘平的采訪中了解到, 一個18個洞的標準高爾夫球場,一年的耗水量是40萬~50萬立方米。如果按北京有六七十家高爾夫球場的說法估算,北京高爾夫球場全年的耗水量當為三四千萬立方米。而中國人民大學環(huán)境學院教授沈大軍提供的一個經常被研究者采用的數(shù)據(jù)是,北京的一個三口之家,年均用水100立方米。 3年后,胡勘平與志愿者對高爾夫球場水資源過度消耗現(xiàn)象的調查得到了 回應 2014年5月,北京地區(qū)高爾夫球場將被納入特殊用水行業(yè),水費每噸由4元提高到160元。
原文網(wǎng)址:http://www.thesurfingworld.com/html/20150120/13643.html信息首發(fā):我國2004年起禁新建高爾夫球場 10年間仍增343家